水浒传

金圣叹批评本 第五才子书

“林冲” -> “小人”

施耐庵的文字工笔果然不一般,从林冲的自称,就能直观感受到他内心的感受。从一开始的自称“林冲”,到白虎堂陷害入狱后,变成了“小人”,直接把这么一个一开场就意气风发抬头看人的禁军教头,转变成了小心发育不敢高声的囚犯,被发配至沧州途中,被公差董超、薛霸肆意凌辱,毫无反抗的心思,这不单单是他被家庭(还想着回家抱老婆)裹挟,也可能是从“赵家人”变成“林小人”的心理落差,直至在灵魂深处刻下了身份低位的差异。

金圣叹很喜欢武松,称之为“天人”,他从打虎开始,到面对武大郎被害死的处理,发配押解过程的轻松随意(跟春游无异),在孟州道十字坡遇到母夜叉孙二娘的江湖经验,无一不显露他的完美。可能唯一的缺点,就是他在血溅鸳鸯楼时,不该把下人也都杀了吧。

看完了全本(120章节),才意识到金圣叹为什么觉得前70章才是真正的水浒,后面完全是后入狗尾续貂。下梁山前的章节尚有可看之处,后面就好像跟流水账一样,仅仅是为了给水浒的108好汉刷业绩,以及让这些好汉一个个去世。至于罗贯中续写,就更不可能了,因为水浒的战争场面,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,毫无逻辑可言,仅仅是为了推进剧情,跟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的战争描写,完全是云泥之别。

至于宋江,他的内心深处,除了对于义的坚持,更多的还是山东人对于考公,报效朝廷的终极目标吧。在下狱刻金印,到上梁山,就无时无刻不想着什么时候再回到庙堂之上,再改姓为“赵”,把金枪手徐宁、卢俊义、关胜等人强行拉上梁山,就为了给梁山增加声望,完成自己的小目标,不可谓不毒。

但是他的义,有些时候也是装都不装了,就比如晁天王去世前说,谁捉到射死他的史文恭,就可以做梁山泊主,就下来理论上宋江就应该第一时间带队攻打史家庄。结果他扯这个扯那个,总有理由拖着,全然不顾晁天王没有完全冷却的尸骨,以及早期梁山军团的想法,只想着在这个话事人真空期间,多耍一下声望,为自己的梁山泊主的既定事实打下更深的地基。

在孝的一面,表面上看,宋江很孝顺,收到老父亲去世的假信,一天都等不及就要下山。然而在面对李逵这个宋江头号狗腿子,哭着说要去接老母亲上山时,他第一反应不是同意,而是让李逵先忍忍避一下风头。等李逵上山说老母亲被老虎吃了,宋江还笑道“被你杀了四个猛虎,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,正宜作庆。”可见他的孝,也仅仅是为了刷声望,并没有意思的同理心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